感動2021—滎陽市“修身行善,明禮守法”全民行動楷模名單揭曉
近日,記者從滎陽市委宣傳部獲悉,感動2021—滎陽市“修身行善、明禮守法”全民行動楷模評選結果正式對外發布,王寧河、王志軍、劉赟、張俊峰、楊楨、郭云東、梅志磊、薛其堯8名個人,滎陽藍天救援服務中心、滎陽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2個集體榮獲感動2021—滎陽市“修身行善,明禮守法”全民行動楷模榮譽稱號,王迎峰、劉勝、張福平、趙立克、南屯救人三勇士榮獲全民行動楷模(群體)提名獎。
據了解,滎陽市從2012年起開始舉辦“感動滎陽”十大年度人物評選表彰活動,從2015年開始持續開展“修身行善,明禮守法”全民行動楷模評選活動。10年來,一批批滎陽好人脫穎而出,先后有8人被評為“中國好人”“河南好人”、河南省道德模范,100多人被評為鄭州市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標兵和文明市民。
2021年是滎陽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數次侵襲,7·20特大暴雨肆虐……70多萬滎陽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三?!本?、脫貧攻堅精神,全市上下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科學防疫,有序推進抗洪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在各條戰線涌現出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先進典型,演繹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本屆評選堅持自下而上層層推薦,各單位從身邊好人、文明市民和各行各業標兵中,深入挖掘、認真總結、積極推薦,最后經過材料審核、實地考察、專家評審、媒體公示、群眾投票、市委常委會研究等環節最終確定。
接下來,將對楷模進行深度采訪,舉行頒獎儀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效果,讓先進典型的事跡深入人心。
感動2021—滎陽市“修身行善,明禮守法”全民行動
楷模事跡簡介
(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王寧河,男,漢族,1989年10月生,中共黨員,滎陽市崔廟中學教師。
他將激情與熱血投入鄉村教育事業,從鄉村代課教師做起,曾在濮陽縣任特崗教師,放棄入編機會,投入到家鄉崔廟鎮的鄉村教育,他關注鄉村留守學生,用自己的光和熱溫暖孩子們的心,燃起鄉村孩子的希望。
王寧河熱心于做公益。7·20暴雨后,正是暑假,他前往受災嚴重的崔廟鎮、環翠峪、劉河鎮、汜水鎮等地參與救災。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他籌集、裝卸、運送物資,徒手幫群眾清理積水和淤泥、疏通道路,用膠帶把物資纏在背上送往災區。跟隨滎陽藍天救援隊,背著30斤消毒液,拿著20多斤的噴霧機,深入賈峪鎮災區進行消殺工作。災后連續10多個小時主動清理被淹小區地下車庫的淤泥和垃圾。
在教學中,他力求創新,大膽實踐,成立《春苗》作文工作室,為學生精批精改習作,讓學生發揮創意繪制封面,匯集成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寫作熱情。他關愛激勵學生,自費給學生買獎品、買燒餅、西瓜……學生親切地叫他“最甜班頭兒”。
他關心關注留守兒童。作為農民的兒子,他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困境感同身受,常利用課余時間對班上的留守兒童進行家訪。參與和美社工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活動,多次前往崔廟鎮、賈峪鎮、汜水鎮等入戶走訪幫扶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宣講工作。
他先后榮獲滎陽市教學創新先進個人、德育創新先進個人、師德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等稱號。河南電視臺教育中原欄目這樣評價他:他戴上黨徽,義不容辭沖在最前面,哪里需要就向哪里挺進!
王志軍,男,漢族,1971年1月生,中共黨員,現任王村鎮后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他自小從西安被抱養回滎陽,除了養父母,家里還有一個沒結婚的叔叔和一個傻子叔叔,一個精神殘疾的妹妹。窮家孩子早當家,為讓全家過上好日子,他勤于學習,樂于鉆研,學好技術后,用結婚時壓箱底的500元開始創業,幾度起落,建起了自己的公司,帶動村民就業增收。他千里尋親,每年奔波兩地,生父母養父母一同孝敬,還為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叔叔養老,為智障妹妹成家。
2021年7月20日,他正帶領黨員干部疏通排水溝渠、抗洪救災,接到緊急通知,小浪底泄洪,要求下游黃河灘區所有人員全部撤離,當時通往河灘的道路洪水滔滔,路面大面積塌方,山體滑坡,道路被堵,他立即組織人員和施工機械冒著傾盆大雨清理塌方,自己現場指揮,用3個小時打通了王村鎮通往河灘的唯一生命通道,直至深夜時分,500多名受困群眾全部安全撤離。為讓大家吃上一口熱乎飯,他還打電話請飯店老板為群眾安排食宿。當這些來自外地的養殖戶成功撤離并吃上免費的熱飯菜時,大家感動得流下了淚水。
2020年疫情期間,他為外省返鄉隔離戶許某送上消毒液、燒餅、蔬菜,隔離戶從門縫遞出感謝信和捐款表示感謝;他給租戶送上雞蛋、口罩、掛面和肥皂,讓租戶享受村民待遇,讓租戶感覺到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2021年疫情期間,他帶領兩個兒子再度奔波在防疫一線……
劉赟,男,漢族,中共黨員,1983年1月生,滎陽市公安局汜水派出所原所長,現任市公安局交警大隊黨總支副書記、副大隊長。
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劉赟先后在刑偵大隊、廣武分局、劉河派出所、索河派出所、汜水派出所工作。從事刑偵工作期間,他共參與了20余起命案和60余起其他各類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到派出所工作后,他帶領民警成功處置群體性事件12起,調解各類民事糾紛200余起。
2021年7月20日15時許,時任汜水派出所黨支部書記、所長的劉赟帶領兩名民警駕車去處理警情,在返回的途中,被突來的洪水擋道。路上積水急速上漲,不少車輛和行人被困,劉赟當即決定趕緊救人。他不顧自身生命危險,直接脫掉上衣,光著膀子,帶了一個救生圈和一個當救生設備用的空礦泉水桶沖進湍急的洪水里。身旁同事也積極投身救人行動,他們拼盡全力,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里,一共救了28名受困群眾。
所有群眾被安全轉移之后,劉赟和民警們才開始轉移,在簡短的休息和進食補充體能之后,他們的身影再次出現在了防汛救災的第一線。一直到7月21日中午,精疲力盡的劉赟才騰出時間借了一部手機給父親和家人打電話報個平安。接到劉赟的電話,軍人出身的父親僅僅說了兩句話就控制不住地哽咽了起來,心中滿含愧疚的劉赟也不禁淚濕眼眶。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以勤勉之心履職盡責,以忠誠之心勇毅擔當,這就是一名基層公安民警最真實的點點滴滴。劉赟的事跡先后被滎陽市融媒體中心、人民公安報、法治報報道,被稱為“硬漢所長”。
張俊峰,男,漢族,1985年11月生,中共黨員,現任汜水鎮寥峪村黨支部委員。
2021年7月20日早上六點多,大雨傾盆,汜河水位不斷上漲,災情就是命令,張俊峰立即駕駛自家新購買的鏟車前往救援。當時汜水衛生院由于地勢較低,整個醫院已經被洪水圍困,他開著鏟車先把水泵拉到衛生院進行排水作業??吹讲龥坝康你岷铀粩鄰陌矠戦T涌進鎮區,他立即開著鏟車前去挖土封堵,一趟趟、一鏟鏟,一干就是好幾個鐘頭。
洪水湍急,很快已沒過汜水橋面超一米,這時張俊峰突然發現橋上有一名婦女,雙手緊緊抱住橋面護欄,隨時都有被洪水沖走的危險。張俊峰沒有多想,冒著人車被洪水卷進河道的危險,用車斗把她救下來,護送到大堤最高處。由于洪水上漲迅速,很快淹進鏟車駕駛室,機器被迫熄火。
這時,張俊峰看到洪水已經把汜水衛生院一樓全部淹沒,病人驚恐地躲到二樓等待救援,他放棄鏟車,立即參與救助衛生院病人。他和潘長山、程良遠、賈春林等冒著傾盆大雨和湍急的洪水,把病人一個個運送到安全的地方,一趟又一趟,從中午到傍晚,成功轉移被困病人35名、從聯通公司營業廳轉移被困人員4名。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張俊峰帶領抗疫小組,在村入口處設置24小時值勤卡點,對進村人員測量體溫驗證健康碼,每天做好2次疫情防控消殺工作,杜絕病毒傳播,守護村民健康,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楊楨,女,漢族,1988年12月生,滎陽市京城路街道大海寺路社區居民。
楊楨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平時在家照顧兩個孩子,靠丈夫開網約車養活一家。
7·20汛情來臨之時,楊楨主動加入滎陽防汛救災志愿者團隊,前往劉河鎮、環翠峪等災區搬運物資。一天下來,她不知卸了多少件礦泉水、多少件酸奶和方便面,晚上回家的時候腰酸背痛,但是一看到志愿者群里發滎陽倉庫還需裝卸物資,盡管勞累了一天,她依然起身前往倉庫,多次干到凌晨才回家。那段時間每天都是連軸轉,因為每天早出晚歸,五歲的兒子說好多天都沒有見到媽媽。7月26日去汜水鎮搬運物資后,楊楨就一直跟隨志愿者團隊堅持做又苦又臟又累的清淤工作,并帶領丈夫、叔叔、姑姑一起,炎熱的天氣讓發酵的淤泥令人作嘔,盡管環境惡劣,但是她總是沖在最前面,并且不斷鼓勵身邊的志愿者,一直堅持到最后一天。
抗洪救災的志愿活動結束后,為了減輕丈夫養家的負擔,楊楨找了一份工作,在工作的第二天,滎陽因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發布志愿者招募令,楊楨知道后二話不說便請假報名參加了抗疫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參與志愿服務,楊楨說:“我沒啥想法,我感覺當時需要人,盡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把我自己的力量奉獻出去。就是覺得困難來了,作為滎陽人我們得做點啥,為家鄉做點貢獻!”
郭云東,男,漢族,1973年2月生,中共黨員,2013年,從部隊轉業到鄭州滎陽健康園區管委會工作。
8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越是節假日越忙,他已經習慣了,無論凌晨三點還是周末正在家給孩子做飯,督查組來到,他都會在半個小時內趕到?!凹t馬甲”志愿服務、替孩子小的同事值班輪崗、為同事洗車帶飯,單位的修修補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7·20暴雨來臨時,正在休假的他,投入轉移群眾、裝卸救災物資的志愿服務隊伍,接到單位通知,他立即轉入搶險和災后重建。9月3日,他被抽調到高山鎮喬溝村災后重建駐村工作隊,村里三步一塌方、五步一沖溝,睡行軍床,出濕疹,他都無怨無悔,他排查村莊險情、幫群眾避險,為村民收莊稼、喂雞,幫村里賣小米,與群眾同吃住、同勞動、同生產。
11月10日接單位通知,要求他進駐市外隔離點,有同事說,行軍打仗還有休息期,7·20至今都沒休息,你完全有理由不去。領導讓他和家人商量一下,他卻說家屬早已習慣了他說走就走執行任務。顧不上回家看一眼,做完核酸檢測,就驅車趕往中牟。他協調中牟方安排好隔離人員生活,還建立微信群了解隔離人員動態,解決他們的生活、心理問題,得知有位孕婦需要產檢、補充營養,就四處協調,晚餐就讓孕婦吃上了水果和牛奶。得知有位學生思想波動想跳樓,他立即多方聯系孩子母親,孩子媽媽趕到,孩子情緒穩定時已經是凌晨。
他是個言出必踐的人,可對家人,他卻總是食言,他給領導和同志們安心放心,唯獨把牽掛和遺憾留給了最親的人——他許諾孩子出生時陪妻子,可因為實戰演習錯過了女兒出生。母親身患重病,部隊駐訓沒有時間照顧,當他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在集訓場的角落里對著家的方向長跪不起、放聲大哭、淚流滿面。
梅志磊,男,漢族,1975年6月生,中共黨員,現任汜水鎮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7·20暴雨災害,汜水鎮受災嚴重,趙村承擔起了安置受災群眾的重擔,梅志磊積極作為,為1000余名受災群眾提供暖心服務,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心住所、有干凈水喝、有病能醫、有情緒能疏導,為困難群眾在風雨中撐起了一方晴空。
2021年7月20日下午3點接到命令后,梅志磊第一時間集結年輕黨員干部奔赴防汛救災一線,救援、轉移安置群眾40余人。隨后緊急招募志愿者40名,騰出房屋17間,搭建帳篷18頂安置受災群眾。7月21日,在斷電、斷水、斷氣的情況下,招募廚師8名,幫廚29名,讓轉移安置群眾吃上可口的飯菜。7月23日,梅志磊看到滿屋子又悶又熱的群眾,立刻從家里拿了4萬元購買了15臺空調,組織人員架接電纜電線,確保每間房屋都有空調、每頂帳篷都有電風扇。安排兩處院子供群眾洗澡,聯系親友購買遮陽網、短褲等生活用品,盡力保障安置群眾生活。
在常住的400名群眾中,有10名殘疾人、1名智障人、20名兒童和近100名行動不便的老人,梅志磊都給予了不同照顧,對殘疾人和年老體弱者由志愿者實行送餐制。搭建一座“益童樂園”,讓孩子們通過學音樂、學繪畫、個體咨詢等服務,重拾快樂。
同時,每天派專人對公共場所進行2到3次全面消殺作業,對安置點群眾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切實保障受災群眾身體健康,做到安置和防疫兩不誤。截至11月3日,最后一批受災群眾全部重返家園,這時梅志磊才真正放下心來。
薛其堯,男,漢族,1988年11月生,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科員,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
雖然他很年輕,但很紅,紅在他對疫情防控政策“一口清”,紅在他是疫情防控的“活地圖”,紅在他一路從事志愿者的經歷。
2008年8月,做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城市志愿者、賽會場館志愿者。
2008年10月,被評為北京交通大學優秀志愿者。
工作是個新起點,他從一個志愿者考入新材料產業園區。
父親有兄弟姐妹五人,可是爺爺奶奶一直由父母贍養,父親生病,他白天工作,晚上陪護……他們一家成了十里八村出名的孝順門,賢孝家風,讓他從小養成了樂于奉獻、熱心公益的好習慣。
2020年大年初二下午,正在做志愿者的他接到疫情防控的通知,因為交通中斷,他冒著嚴寒騎行20多公里趕回參加疫情防控。兩年里,他悉心學習,對防控政策做到“一口清”,將政策梳理成表格列入日報,方便領導同事及時了解掌握;鄭州市督查后,高度評價這個模式,鄭州市重點人員管控政策也采用該模式。
同事有事,總是找他替班,疫情期間,他經常一連半個月吃住在單位,夜里兩點忙完工作剛睡下,又被群眾咨詢的電話驚醒,按響鈴不過三聲的習慣接通電話,耐心給群眾講半小時政策,群眾滿意睡下,手機又響了,因為他的手機是熱線電話,很多事找他咨詢才放心,即使再忙,仍然做到了熱線接聽零投訴。
滎陽藍天救援服務中心成立于2019年4月,是滎陽市民間專業、獨立的公益性緊急救援機構,其所屬的藍天救援隊現有正式隊員39人、志愿者170人。
自成立至今,救援隊參加各類救援及志愿服務時長3萬余小時,參與人數3300余人次,受益人數15萬余人。2020年7月,受強降雨影響,安徽、河南等11?。ㄊ校┦転?,引發洪澇災害。隊員談政、李玉鑫、陳壘、王兵驅車1600余公里奔赴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及安徽省廬江市同大鎮參與抗洪搶險。2020年8月啟動走失老人搜救項目,截至目前共協助公安部門及家屬找到走失老人50名。
7·20特大暴雨期間,藍天救援隊第一時間組織救援,并發函邀請全國藍天力量支援。共出動331人次、61臺救援車輛、2臺挖掘機、36艘沖鋒舟,救援轉移群眾3400余人。
7月20日凌晨3:20分,救援隊接到市應急管理局通知,環翠峪出現山體滑坡和大面積的泥石流,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隊長王成龍立即安排副隊長聶志剛帶領史曉東等8名隊員前往環翠峪進行救援,共救助受困群眾400多人。同時副隊長談政帶領陳壘等隊員帶著救援裝備,兵分兩路趕往汜水鎮,開著船只來來回回在洪水中穿梭,共轉移受困群眾2000多人。
7月20日晚上10點,藍天救援隊隊員趕赴崔廟鎮受災最為嚴重的王宗店,搜救失聯群眾。從廢墟中成功救出一名4個月大的嬰兒,之后又馬不停蹄地轉移被困群眾1000多人。
7月24日,滎陽的救援基本結束,在接到新鄉衛輝求助后,隊長王成龍帶領9名隊員,攜1艘沖鋒舟前往新鄉支援。在新鄉牧野區曲韓社區轉移受困群眾227人。
為防止大災之后產生疫病,藍天救援隊招募社會志愿者,分別對汜水鎮、崔廟鎮、賈峪鎮、王村鎮等受災較重鄉鎮進行災后全面消殺。
2021年11月,新冠疫情來襲,藍天救援隊積極行動,對相關人員聚集場所進行防疫消毒、維護核酸檢測秩序。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簡稱新聯會,是在黨領導下由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等四類新階層人士聯合組成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成員大多具有高學歷、高技能、靈活性、肯進取等特點。滎陽市新聯會成立于2019年9月,是鄭州市各縣市區中成立并正式運轉的第一家縣級聯誼會,目前下設6個行業分會、14個鄉鎮分會以及2個社區聯絡站。
滎陽市新聯會自成立以來,通過舉辦公開課、宣講會、座談會、讀書分享會、文化嘉年華、網絡紅人電商直播等活動百余場,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同時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送法“四進”、送醫下鄉、尊師助教、愛心助學、公益觀影、推廣象棋文化、幫扶困難群體等公益活動100余場,受益群眾2萬余人。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在我市多次爆發,滎陽市新聯會發揮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的優勢,提供有效物資線索300余條,極大緩解疫情防控初期防疫物資緊缺局面。發動會員捐款捐物一百多萬元,動員醫療和養老分會會員的醫務人員投入上千人次參與核酸檢測。新媒體分會會員單位創作了《空城滎陽,你從未見過的家園!》《滎陽抗疫事略》等一大批原創作品,宣傳防控政策、傳播防疫知識、強化防疫信心,累計點擊量超過50萬次。數百名新階層人士爭當志愿者,身著“紅馬甲”、防護服深入一線,開展核酸檢測秩序維護、防疫卡點值班等,為抗擊疫情貢獻“新階層”力量。
2021年7·20洪災后,滎陽市新聯會第一時間響應號召,黨支部書記、會長魯永濱帶領會員第一時間馳援環翠峪、崔廟鎮、汜水鎮等,捐贈礦泉水、方便面、汽油、柴油、消毒液等價值70余萬元物資,組織志愿者肩背手扛10多公斤的物資徒步往返十幾公里將物資送到環翠峪被困群眾手中,頂著30多度的高溫到汜水鎮一锨一鏟清理淤泥。醫療和養老分會第一時間在環翠峪設立免費醫療救助點,會長薛冰等徒步十幾公里前往司莊村救治被洪水圍困3天的孤寡老人,民辦和外資企業分會副會長李向東帶著幾口大鍋,自備食材,在環翠峪救災現場支起臨時燴菜點,用3000份大鍋菜為救援人員、志愿者做好后勤保障……
(來源:滎陽市委宣傳部 姚毅)

識別二維碼添加鄭上網小程序
微信隨時隨地查看鄭西最新資訊

識別二維碼關注鄭上網公眾號
100000+滎陽上街人每天都在看